全市“我是黄山廉洁文化推介人”宣讲决赛优秀作品展播⑦《青春遇见清廉——走进中共皖南地委<黄山报>旧址》

时间:2025-07-30 15:15  来源:“黄山纪检监察”
【字体: 】      打印 收藏

文字链接

“我是黄山廉洁文化推介人”宣讲决赛二等奖作品

青春遇见清廉——走进中共皖南地委<黄山报>旧址

推介基地:中共皖南地委《黄山报》旧址

推介人:程安奇(黄山区纪委监委选送)


青春与清廉相逢,绽放别样光芒。大家好,我是黄山区廉洁文化推介人程安奇,此刻满怀热忱,诚挚地邀您一同走进中共皖南地委《黄山报》旧址,共同开启一场震撼心灵、指引未来的廉洁文化探寻之旅。

当我们踏入樵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瞬间穿越时空,迈入了一个被厚重历史与廉洁高洁深深浸润的圣地。它拥有得天独厚的“鸡鸣闻三县”地缘优势,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仿若大自然筑起的坚固屏障。在往昔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里,这里成为孕育希望的摇篮,当之无愧地被誉为“皖南的井冈山”。大家请看,眼前这座以“清白做人、勤俭持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为基石,精心铺就的廉洁文化广场,仿若一本生动鲜活、立体直观的廉洁教科书。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化作一块块触手可及的景观小品以及一个个内容丰富的宣传展板,字字句句直击心灵,指引我们将廉洁融入行动,明晰服务人民的初心所向。

让我们把目光稍稍转移,投向承载厚重历史的中共皖南地委《黄山报》旧址。一瞬间,时光仿若神奇的倒带,带我们回到了1946年元旦——在这里,杨明与胡明两部成功会师,那震撼人心的“樵山会师”的场景被岁月永久定格成一座雕塑。大家仔细瞧,雕塑中的战士们虽然衣衫破旧、打着补丁,甚至可以说是衣衫褴褛,但他们的目光如同一束束炽热的火炬,坚定而明亮,他们紧紧相拥在一起,仿佛汇聚起冲破一切黑暗的磅礴力量。先辈们心齐志坚,团结奋进,攻克重重难关,为的是人民解放,为的是为民谋福,为的是山河无恙。

1947年8月,在那个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物资极度匮乏的游击环境里,《黄山报》仿若一颗在暗夜里顽强破土而出的春笋,在樵山荷花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应运而生。当时的游击队员们个个堪称全能报人,他们没有舒适安逸的固定“编辑部”,审稿、刻字、印刷、发行的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他们的满腔热血。如朱新甫同志为确保报纸能够按时发行,竟然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手臂当滚筒,在艰难困境中尽显廉洁为民的赤诚之心,让信息桥梁在战火中屹立不倒,连通党与人民的希望纽带。

让我们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步入展馆,将目光聚焦到英雄人物篇章,李步新、胡明这些闪耀的名字早已深深镌刻在新明乡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他们堪称皖南游击战争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洪林孤身一人勇闯樵山,硬是在艰难险阻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刘奎身经百战,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却依然浴血奋战,永不言败;项克太为守护百姓民生福祉,不惜怒怼恶商展现出无畏的勇气与担当;叶碧贞即便身陷狱中,遭受种种酷刑折磨,却始终坚守气节绝不屈服;项红梅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加身,咬紧牙关守口如瓶;刘敬之更是倾其所有毁家纾难,只为全力支援抗战……他们以青春、热血、生命铸就不朽的廉洁丰碑,指引后世永怀为民初心,守护公平正义。

从 “皖南事变” 后新四军突围人员在绝境中奋起反抗、绝不放弃;到皖南山地中心县委勇挑重担、义无反顾开辟根据地;再到皖南游击队仅仅依靠人民群众这一坚不可摧的后盾,凭借着钢铁般的信念作为利剑,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功解放皖南大地。这一路走来,满是血与火的洗礼,先辈们哪怕饥寒交迫、食不果腹,却仍始终严守纪律,对百姓秋毫无犯。这份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就应当全心全意为民谋福祉。廉洁,永远是服务群众最纯粹、最本真的底色。

青年朋友们,此时此刻当我们置身于中共皖南地委《黄山报》旧址,仿若真的穿越时空隧道,亲手握住先辈们一双双滚烫而有力的大手,静静聆听着他们饱含深情的谆谆教诲。

走出这方承载厚重意义的天地,愿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带着敬畏之心、廉洁之魂重返岗位。也让我们纯粹初心、本真底色,在为人民谋福祉的征途上,一步一个脚印,用行动诠释:权力服务人民,廉洁守护正义,让廉洁之光永远闪耀在服务人民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