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提升“四力”增强基层社会治理“韧性”

时间:2023-05-16 08:15  来源:黄山区纪委监委
【字体: 】      打印 收藏

今年以来,黄山市黄山区 强化清廉黄山区建设,以提升“四力”为牵引,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抓早抓小、抓在日常,切实增强基层社会治理“韧性”。

提升基层“凝聚力”。以党建引领凝聚基层政法综治队伍力量,建立“肩并肩”工作机制,实施党员民警和村干部双向挂职,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肩并肩”工作党支部,乡镇政法委员担任支部书记,公安派出所所长担任副书记,乡镇综治中心主任、司法所所长和各村居党员民警副书记、警务协理员等全部纳入支部党员管理,让基层治理工作由“单兵作战”变成“集成作战”。今年以来,通过“肩并肩”机制开展联防联控巡逻80余次。

提升风险“感知力”。深化网格化管理,在全区14个乡镇合理划分531个网格,实行“234”工作法,即网格员对困难家庭、重点人员等2类群体每月必访,对影响稳定的案(事)件、矛盾纠纷、居民有意外或困难等3类情况必到,对外来人员流入、安全隐患、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损坏等4类情况必报,建立并落实网格员年度绩效考评,打通联户、楼栋“神经末梢”,确保各类问题第一时间排查处理。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81件,全部得到化解。

提升社会“免疫力”。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分区域、分行业、分年龄开展心理健康素养监测,通过心理卫生协会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心理服务,结合乡镇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在全区14个乡镇设立“心理咨询室”,创建心理服务示范点2个,提升心理帮扶的针对性、广泛性。今年以来,共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30余场次,开展公益心理帮扶20余人,推进心理服务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法治“影响力”。以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全覆盖为支点,延伸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激发“草根普法”原生动力,培育“法律明白人”527人,充分运用普法机器人等新形式,扎实推进法治宣传“七进”活动,促进普法宣传教育由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提升法治宣传质效。今年以来,15支普法小分队开展法治宣传230余次,黄山区三口镇白果树村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